粘膠纖維是以天然纖維素(漿粨)為基礎原料,經轉化為纖維黃酸酯溶液再紡制而成的再生纖維素纖維。在生產粘膠纖維凝固的過程中,稀氫氧化鈉和凝固浴中的硫酸反應生成芒硝(元明粉)。從廢液回收的角度看,從粘膠絲生成過程中的廢液中回收的硫酸鈉質量比較好,由質檢報告顯示粘膠纖維副產元明粉產品優勢為:白度好、產品主含量高、氯離子含量低、生產成本低、銷售價格靈活;產品劣勢在于:粒度細、易結塊、PH值偏酸性。粘膠纖維副產元明粉適用于玻璃、造紙等多種下游行業。(歡迎搜索微信號“ymfhyzx”添加關注元明粉行業資訊公眾平臺)
粘膠短纖,又稱人造棉,具有吸濕性好,易于染色等特點,應用領域十分廣泛,主要包括人棉紗、混紡紗和非織造布等。數據顯示,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粘膠短纖生產國,全世界有超70%的產能集中于中國,2021年中國粘膠纖維產量403.1萬噸,較2020年增漲1.93%;其中,粘膠短纖產量達387萬噸,同比增長2.12%;粘膠長絲產量為16.1萬噸,同比減少2.42%。(歡迎搜索微信號“ymfhyzx”添加關注元明粉行業資訊公眾平臺)
從產能地區分布來看,我國粘膠短纖產能區域分布高度集中,其中新疆、江蘇、河北、江西為我國粘膠短纖四大主產區,其粘膠纖維產量主要分布于中泰化學、賽得利、三友化工、吉林化纖和南京化纖等企業。
從產能企業分布情況來看,唐山三友集團興達化纖有限公司、新疆中泰紡織集團有限公司、賽得利(九江)纖維有限公司為2020年我國粘膠短纖TOP3企業,其裝置產能分別為80萬噸、40萬噸、32.5萬噸、32萬噸。(歡迎搜索微信號“ymfhyzx”添加關注元明粉行業資訊公眾平臺)
其中,大型企業產能比重繼續增加,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數據顯示,按2020年粘膠短纖企業所屬集團情況來看,金鷹集團、唐山集團、中泰集團粘膠短纖產能位居全國前三,其占比分別達26.98%、15.25%、13.35%。
綜上所述,我國粘膠短纖生產能力不斷提高,大型企業市場競爭優勢明顯。隨著企業紛紛投產疊加下游人棉紗領域需求上升,我國粘膠短纖產量、消費量也不斷增加,產品產量在人造纖維中的占比也不斷提升,逐漸成為取代其他產品成為人造纖維主流產品。(歡迎搜索微信號“ymfhyzx”添加關注元明粉行業資訊公眾平臺)
歡迎掃碼關注元明粉行業資訊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