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發布了2021年全球礦山鋰、鈷產量初步統計數據。
數據顯示,鋰產量方面,2021年全球礦山鋰產量為10萬噸(不包括美國),較上年的8.25萬噸增長21%。
USGS認為,產量增長主要是因為鋰離子電池市場需求強勁以及鋰價上漲。2021年全球鋰消費量估計為9.3萬噸,較2020年的7萬噸增長33%。
USGS在最新報告中指出,“鋰供應安全已經成為亞洲、歐洲和美國技術公司的最大擔憂”。
澳大利亞的四個鋰礦,阿根廷和智利各兩個鹵水鋰礦,中國的兩座鹵水鋰以及一座硬巖鋰礦產量位于前列。
另外,巴西、中國、葡萄牙、美國和津巴布韋的小型礦山也是世界鋰產量的主要來源。
鈷產量方面,USGS稱,2021年全球鈷產量為17萬噸,創歷史新高,與2020年的14.2萬噸相比增長了20%。盡管新礦山投產以及停產礦山復產,但這種原材料增長主要得益于現有礦山產量增長。
其中,民主剛果依然是世界最大鈷生產國,占全球鈷產量的70%以上,其次是俄羅斯(7600噸)和澳大利亞(5600噸)。
國內市場方面,中國是世界最大精煉鈷生產國和消費國,80%的鈷用于可充電電池。
2021年,我國鋰行業仍保持了較快增長速度:碳酸鋰產量29.82萬噸(產能約50萬噸),增幅約為59.47%;氫氧化鋰產量19.03萬噸(產能約26萬噸),同比增幅約為105%。我國利用國內鹽湖鹵水(6萬噸)、鋰云母精礦(6萬噸)及鋰輝石(1萬噸)、回收含鋰廢料(3萬噸)生產的鋰鹽折合碳酸鋰當量約16萬噸,鋰原料對外的依存度約為65%。
正極材料方面,2021年我國正極材料產量約111.17萬噸(產能超過170萬噸),產量同比增加約100.78%。其中,鈷酸鋰產量10.1萬噸,三元材料產量44.05萬噸,磷酸鐵鋰產量45.91萬噸,錳酸鋰產量11.11萬噸。
另據數據,2021年我國精煉鈷(包括電解鈷、鈷粉、鈷鹽等,折金屬量)產量12.8萬噸,同比增長26.7%;碳酸鋰、氫氧化鋰產量分別為24萬噸、17.5萬噸,同比增長40.4%、88.6%;原生鎳(原生物料生產的鎳產品,包括電解鎳、含鎳生鐵、鎳鹽等,折金屬量)產量66.9萬噸,同比下降10.1%。
此外,據統計,2021年電解鎳、電解鈷現貨均價分別為13.7萬元/噸、36.3萬元/噸,同比上漲25.6%、40.1%;碳酸鋰、氫氧化鋰現貨均價分別為12.2萬元/噸、11.3萬元/噸,同比上漲177%、117%。
2021年鋰、鈷產量、價格漲幅均大超預期,展望2022年,相關機構預判將依舊延續高景氣。
鋰方面,2022年,隨著南美地區主要企業長單定價的影響消除以及鋰精礦價格的持續上行,預計全球鋰價將共振向上,2022年上半年南美地區的碳酸鋰價格將上行至2.5萬美元/噸,澳洲鋰精礦價格將漲至3000美元/噸以上,中國市場鋰產品價格則將保持高位。2021年鋰價快速上漲引發產業鏈下游對資源保供和成本管控的擔憂,擁有礦山資源的一體化鋰生產商同時擁有保供和低成本優勢,未來產業鏈地位將不斷強化,產業鏈利潤也將逐漸向其集中,充分受益鋰價上行。
歡迎掃碼關注元明粉行業資訊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