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膠纖維是以天然纖維素(漿粨)為基礎原料,經轉化為纖維黃酸酯溶液再紡制而成的再生纖維素纖維。在生產粘膠纖維凝固的過程中,稀氫氧化鈉和凝固浴中的硫酸反應生成芒硝(元明粉)。從廢液回收的角度看,從粘膠絲生成過程中的廢液中回收的硫酸鈉質量比較好,由質檢報告顯示粘膠纖維副產元明粉產品優勢為:白度好、產品主含量高、氯離子含量低、生產成本低、銷售價格靈活;產品劣勢在于:粒度細、易結塊、PH值偏酸性。粘膠纖維副產元明粉適用于玻璃、造紙等多種下游行業。
中國是化纖生產大國,也是發展生產強國。從近幾年我國再生纖維素纖維行業情況來看,粘膠主要是短纖,產能約500萬噸。據元明粉行業資訊公眾平臺數據統計,化纖行業副產元明粉產量約占全國副產元明粉總產量的一半左右,為目前我國多種副產元明粉行業中產量最高。
在4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化纖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中明確提出:到2025年,規模以上化纖企業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化纖產量在全球占比基本穩定。綠色制造體系不斷完善,綠色纖維占比提高到25%以上,生物基化學纖維和可降解纖維材料產量年均增長20%以上。
據數據統計:2021年我國化纖產量6524萬噸;如果綠色纖維占比要提高到25%以上,那么按照2021年的化纖產量數據計算,綠色纖維在2025對應的產量為1631萬噸。
綠色纖維是指原料來源于生物質或可循環再生材料,生產過程低碳環保,制成品棄后對環境無污染或者可循環再利用的化學纖維,目前綠色纖維聯盟中的綠色纖維主要以粘膠短纖、萊賽爾、申請成功的滌綸纖維、尼龍6等為主。在纖維行業內,多數人認為萊賽爾是綠色纖維;但通過粘膠短纖工廠多年的努力,粘膠短纖也正在成為綠色纖維,同時,世界最大的綠色纖維聯盟:再生纖維素纖維行業綠色發展聯盟(簡稱“CV聯盟”)最早也是由粘膠短纖企業發起。所以,粘膠短纖是綠色纖維中的一個重要品種;其去年產量在385萬噸。
而生物基化纖纖維和可降解纖維材料產量年均增長20%以上;那么粘膠短纖和萊賽爾纖維是可以作為可降解纖維材料明確定位的。
以粘膠短纖為例,2022年產量385萬噸為例,到2027年(十四五計劃)產量為:
從數據可以看出,至2027年,我國的粘膠短纖產量目標是958萬噸,不排除到2030年,我國纖維素纖維(粘膠短纖+lyocell)達到1000萬噸的可能性。